
基本資料
開始日期: | 2025/12/01 |
結束日期: | 2025/12/05 |
主辦單位: | 國際結晶學聯合會中華民國委員會、台灣結晶學小組、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 |
地點: |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
人數: | 700 |
大會網站: | https://asca2025.org/ |
詳細內容
1987年8月14日,在澳洲伯斯舉行的國際結晶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 IUCr)大會上召開了一項會議,提出成立亞洲結晶學學會(Asian Crystallographic Association, AsCA)為正式組織的議題。當時共有十三個國家出席了此成立會議,包括澳洲、中國、香港、印度、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紐西蘭、巴基斯坦、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和台灣。因此台灣也是亞洲結晶學學會的創始會員國之一。每位國家代表提交了入會意向。分別是澳洲(第III類)、中國(II)、香港(I)、印度(III)、日本(III)、韓國(I)、紐西蘭(II)、巴基斯坦(I)、菲律賓(I)、斯里蘭卡(I)、台灣(II)和泰國(I),代表 9 個付費會員單位,類別越高代表該國繳交的會員費越高,可有越多位委員代表及投票數。隨後,第一次 AsCA 理事會會議於8月17日召開,在會議中選出了 1987-90 年度 AsCA主席,副主席,以及秘書/財務長。緊接著在8 月 18 日IUCr大會第三屆會議中正式批准AsCA為IUCr地區附屬學會機構,並決定第一屆 AsCA 會議於 1992 年 11 月 14 日至 16 日在新加坡舉行。
第二次AsCA理事會會議在1990年法國波爾多IUCr大會上舉行。選出了1990-93年新任AsCA執行長、AsCA主席副主席、秘書/財務長。其中台大化學系王瑜教授(後為院士)擔任秘書/財務長職務。四個新國家被接納為成員:孟加拉(第I類)、印尼(I)、新加坡(I)和越南(I)。1993 年北京 IUCr 大會中,AsCA 理事會會議中新選出主席、副主席以及秘書兼財務長。而來自台灣的王瑜教授更當選副主席。這些會議中可以看見台灣學術界與代表在亞洲結晶學學會中被重視的角色與地位。
亞洲結晶學會自1987年成立,為亞太地區晶體學領域最大的代表學會。屬於國際結晶學聯合會(IUCr)的區域組織學會。AsCA 的目標是透過促進晶體學相關研究,舉辦會議、研討會、學校及訓練課程,來促進亞太地區晶體學科學的合作。AsCA 的會員資格按國家/地區劃分。每個成員國在 AsCA 理事會中都有投票權,票數由章程中詳細規定的會員等級決定。目前會員成員狀況如下:澳洲、孟加拉、柬埔寨、中國、台灣、印度、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蒙古、紐西蘭、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泰國、越南。理事會應選舉主席、副主席和秘書兼財務主管。執行長委員會由三位當選的成員以及前任主席組成執行委員任期三年,任期屆滿後進行選舉。
學會的目標是促進亞洲的晶體學領域進步和相關科學發展,為實現上述目標,除特殊情況外,學會的年會原則上為每年舉辦一次,授權於亞太各國家輪流舉行。若遇國際結晶學聯合會議 (IUCr Congress and Assembly) 的舉辦年 (三年一次) (2023年在澳洲墨爾本,2026年在加拿大卡加利) ,則跳過一次。學會也將積極鼓勵任何其他能夠促進亞太晶體學和相關學科的活動,並發布AsCA通訊。
亞洲晶體學會議是運用晶體學與相關技術,在生物、物理、化學、材料結構等應用研究領域的亞太地區大型學術活動。與會者大多為亞洲、大洋洲(澳洲、紐西蘭等)以及少數其他洲的學者專家及博士後、研究生,過往每屆的與會者人數約有550~600人。
上屆AsCA2022會議(2022年)在韓國濟州島舉行,與會者約有550人,在疫情後期是很好的出席狀況。當時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暨教授陳俊榮經由「國際結晶學聯合會中華民國委員會」(陳俊榮教授為主席)與台灣結晶學小組(陳俊榮教授為召集人)以及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同意,授權由陳俊榮教授代表台灣與日本代表人員大阪大學蛋白質研究所Atsushi Nakagawa 教授於會中聯合提出共同申辦2025年會議,在台北舉辦,並獲AsCA委員會委員全數同意。希望藉此良機邀請並吸引國外及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研究與經驗分享交換,聚集學研能量並展示國內的生物、物理、化學、材料以及相關先進技術等方面之研究實力與努力成果,提升臺灣相關學術地位。在會議議程中,除了涵蓋廣泛的主題,並包含專題演講外,更有許多內容豐富的研討會、研究論文發表、廠商展示以及安排至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參訪。藉此國際學術會議之共同舉辦,豐富大會議程,以期許擴大國內、外研究相關學術人員參與,倍增國際性會議在台籌辦之效益。
而AsCA2024會議將於2024年十二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陳俊榮教授與台灣的眾多與會者將至會議中設置攤位並於會議場合中擴大宣傳2025年的會議在台北,以期吸引更多學者專家、年輕研究人員以及學生們的來台參與。
亞太地區有著悠久的晶體學傳統,亞洲結晶學會(AsCA)持續促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國際結晶學聯合會(IUCr)的四大區域學會中,AsCA學會是最年輕、且發展最快的一個。AsCA對亞洲及大洋區結晶學活動在過去二十年中有非常大進步。隨著時間的推移,學會會議的規模和地位不斷擴大,最近許多次會議的科學、技術品質與議題也吸引了不少來自歐洲和美國的學者參與。AsCA 自1987年成立以來已超過 37 年,期待進一步發展,以因應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
The 19th Conference of Asian Crystallographic Association (AsCA2024)訂於2025年12月1日至5日於臺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舉行,五天的會議擬安排多場主題不同的研討會、Plenary 講座、Keynote演講、邀請演講等,並劃分超過三十個parallel session演講於不同會議室同時進行,也有廠商中午時段的最新儀器介紹,預計徵求約450~500篇的論文稿件,經國際議程委員會 (International Program Committee, IPC) 審查後,安排於會議期間進行口頭或壁報發表,預估現場將有約550-600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年輕研究人員及學生親臨與會,期待能因此讓臺灣再次成為國際的眾目焦點,並帶動結晶學相關領域及產學研界發展。